在廣州網站建設公司從業近10年,目睹了從全民門戶到全民電商再到全民自媒體的浪潮轉變;時至今日,已經很難再遇到有門戶網站建設需求的客戶了,但是,作為曾經中國互聯網蓬勃發展的生力軍,門戶網站建設真的沒有機會再成功了嗎?
我們不妨先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目前主流門戶網站的近況。
1.入口效應漸失,大而全的平臺不再有吸引力
包括四大門戶在內的所有門戶的流量已趨于平穩,甚至呈下滑姿態已是不爭的事實,那個上網找資料先從門戶首頁入手的時代已然成為過去式,從手機WAP端網站瀏覽量超過PC端,到多個新聞客戶端下載量進入億級俱樂部,門戶將重心向移動端轉移的同時,入口效應也在逐漸減弱。
這一方面是百度、360等搜索引擎截取了門戶的流量,因為網絡媒體的內容路徑是垂直站點向門戶輸送內容、門戶和垂直站點向搜索引擎輸送內容,搜索引擎處在信息流最前端,自己扮演了更為強大的入口角色,負責信息聚集與內容分發,最直接的例子是:如果搜索引擎不收錄你的內容,或者給你的排名權重很低時,信息資訊的露出就很低。這也是符合廣州網站制作中SEO的基本原則,各大小廣州網站設計公司都希望通過搜索引擎的優化,爭取到更好的排名。
另一方面社會化媒體直接沖擊了傳統門戶網站的新聞入口的地位。如今內容的傳播度不再只受制于編輯們的推薦,名人或KOL在微博、SNS、微信朋友圈或群里的推薦都可能會給資訊內容帶來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而且越來越多的門戶網站已經放棄了堆砌信息的大入口方式,直接改為了“信息流”樣式,形成了精煉而垂直的細分板塊結構。再說移動端的入口之爭,是應用商店、移動瀏覽器、超級APP、手機桌面之間的較量,門戶已經退出角逐,門戶網站的入口夢“也已成灰”。
2.內容生產者和渠道分發者的博弈,越精準越不可取代
門戶媒體衰落的另一個因素是內容和渠道的分離,尤其是自媒體人時代,門戶渠道對流量的分,開始由控制轉為協調甚至主動奉獻,因為你不給我推薦,我就到其他平臺上做首發,媒體界面就是優先獨家、首發的內容。之前一大波微信大號被官方封號后開始選擇集體出逃,微信公眾平臺只好“恰巧”不斷下放流量的分配權,而現在,三大門戶、百度、QQ、微信、微博包括今日頭條等這些曾經掌握過流量分配權的平臺都紛紛將權力下放至“自媒體”。且不論這是不是內容生產者的勝利,但門戶作為渠道分發者不再擁有唯一話語權已成為既定事實。
3、移動的分散性與碎片化讓垂直媒體“有機可乘”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長,網絡媒體區正在快速分化和重度垂直,這就帶來了資訊的分散性和碎片化。這個變化一是讓普通人如要從浩瀚的財經信息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變得越來越困難,人們不得不去那些定位精準的“小圈子”中尋找信息。二是讓人民獲取資訊的渠道更加多元化,這種多元化就促使媒體去往精準化的方向努力。于是那些擁有部分專業、高端資訊忠實用戶的垂直站點就有了成長的土壤,他們的用戶有著共同的興趣,通過與信息的匹配并自動篩選成員最后走到一起,并形成了高效、高質的圈子。
這種通過內容找到精準用戶,建立起“直連”關系的垂直站點,不僅利用了碎片化的內容產生、生長和傳播機制,也培養了一批有關聯、有忠誠度的死忠用戶。這恰如羅輯思維所說:擁有1000個鐵桿粉絲用戶要比影響十萬不相干的用戶更有價值。例如廣州夢工場只是個同步全球互聯網資訊及網站建設行業動態消息和新聞的站點,因嚴格控制內容的時效性和全面性,使得高質量群體的粘性更高等或能說明問題。
如此看來,門戶網站作為朽木之身已是“壽終正寢”,成為移動浪潮下的被翻騰過去的前浪,而作為后浪的垂直信息站點盡管體量遠不及門戶,但已煥發出勢不可擋的生命力。